关注 来源:东方网 2021-12-22 18:10 阅读量:11897
日前,2021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在摩洛哥公布,江西省潦河灌区成功入选,为我省再添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潦河灌区是如何叩开世遗大门的最近几天,记者走进潦河灌区,探寻这个古老灌区的千年传奇
三座古陂
冬日里,清清的潦河水,静静地流淌,似飘舞的玉带,在沃野田畴中蜿蜒。
蒲陂,乌石潭陂,香陂,古人沿潦河自下而上梯次置陂,三座水陂相距仅8公里,见证了潦河流域千百年的变迁。
潦河发源于九岭山脉,属修河一级支流,分为南,北潦河,北潦河又分南,北两支潦河灌区引水河流为潦河
据考证,潦河灌区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奉新县志》记载,唐太和年间,古人在北潦河南支修建蒲陂
伴随着农业灌溉需求增大,明成化十二年,清乾隆十六年,古人又在蒲陂上游依次兴建了乌石潭陂,香陂。
这三座古陂,自唐,明,清延续至今,将涓涓潦河水引入奉新,靖安和安义县境内,灌溉着33.6万亩农田,养育着一方百姓。
顺应自然,人水和谐,潦河上的三座古陂有垄口,阀道等设施,以利泄洪减少坝体受力,便利水运交通和鱼类洄游,维护了河流水生物的生态。
近1200年的蒲陂,500多年的乌石潭陂,200多年的香陂,潦河灌区历经千百年的洗礼,造福着一方百姓,是一份非常珍贵的灌溉工程遗产。
省水利厅,国家灌排委专家来到潦河灌区,现场察看潦河古陂遗迹,认为这是江南丘陵地区典型的古代引水灌溉系统工程。
治水智慧
古人深知水旱利害攸关,自古就有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依水建坝筑堰的优良传统这三座古陂,见证了潦河流域古人的治水智慧,人水和谐
唐太和中,乡人当其折处,凿渠导水,为蒲陂堰,受河流以溉田,凡千余亩这是关于蒲陂的最早文献记载
筑土堤计长三十里,防其泛滥,为闸十六,以时蓄泄盖自唐至今,为有利乡千余年矣当地乡绅对蒲陂进行修葺,使用松樟固基,块石填筑,三合土涂刷坝面
自成化十二年,从善乡余鼎汉请于官,率本乡民户,凿石山嘴,通河流,行三四里许,至从善灌田万余亩,一乡赖之。
清乾隆十六年,当地民众修建香陂,同治三年,在沿山旁凿石开圳200余丈,始得通流,灌田7000亩。
江西省潦河工程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潘澎告诉记者,这三座古陂凝结了古人智慧,由下而上依次筑坝引水,自流灌溉,体现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合理性,选址注重因地制宜。
三座古坝工程选址均在河流弯道处,可增大陂堰蓄水面积,减少水流对陂坝的冲击力乌石潭陂利用河中巨石筑坝,陂坝泥沙淤积少,不用淘滩,对坝基的危害较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潦河三座古陂与现代的拦腰横切筑坝不同,均属于非正交堰坝类型,即在潦河河道中斜弯曲线筑陂,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九岭山脉多山洪,来势凶猛,没有钢筋水泥的潦河陂堰,极易被洪水摧毁研究人员发现,同样的洪水来袭,非正交堰的堰上水头更低,从而堰坝受到的水流剪力更小,有效地提升了堰坝的生命周期
古人修筑蒲陂,乌石潭陂,香陂,均采取非正交堰坝技术,有意延长了堰坝的长度潘澎说:虽然表面看起来耗费了更多的筑陂材料,实际上减少了人造工程对大自然的干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靖至乌石潭,潭之中兀然巨石,砥柱中流,乡民因之为陂,乘地势而重以人工,由大河激水已入圳,圳外逼近河干,护以长堤,植木成林,郁然深秀。
依河中巨石修陂,在河道与圳渠间护以长堤,植木成林,足见古人的治水智慧如今,乌石潭陂依然在发挥灌溉,发电作用,长堤变成了古陂群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堰会管水
水资源是公共资源,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也历来属于公共事务我国传统农业水利系统的管理体制,形成了官修官督民修和民修等不同类型
潘澎告诉记者,潦河三座古陂均属民修,体现了率请于官,民修主导的水利管理演变过程潦河灌区的古人们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开创并完善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水利管理制度,建立乡规,订立民约,和谐管水
为长久计,蒲陂《堰关》一书设有章程,履亩丈田,购买三十亩田作为蒲陂每年的维修费用乌石潭陂灌区建有堰会,设立堰长,并可世袭
2012年4月,西潦管理站职工在巡查渠道时,在靖安县仁首镇庵里地段发现了一块清同治五年的石碑,刻有用水章程契约:
乡有定例,名有章程,若不铭石,何能禁止每年清明日起,分上中下字号上字田,清明日,日出放水,日没付中,中字田,日没接手,日出付下,下字田,日出接手,日没付上乱放水者罚钱一千六百文,把车下圳罚钱一千八百文
乌石潭陂的渠道,水分为南北两圳,南边灌溉靖安农田,北圳灌溉奉新农田因北面地势较低,古人在北圳放一焉木抬高地势,并明确靖水灌靖田,余水灌奉田的用水乡规
奉新县干洲镇是这三座古陂的主要受益乡镇,因干得名,正是陂堰的建设,使过去干涸之地,变为丰腴之地,体现了陂堰的生态修复作用。
潘澎告诉记者,三座陂堰的修建,对粮食产量增长,农田灌溉条件的改善,推动土地垦殖和农业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推进村落与族群发展。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专家研究发现,潦河灌区核心区干洲镇从宋代的24个村落11个族姓,到清朝增长为131个村落33个族姓,极大地促进了流域土地开发和人口繁衍。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等综合功能的大型灌区,已建起了7座引水大坝,7条引水干渠,滋润着靖安,奉新,安义的33万亩良田,守护着这片粮仓。
为挖掘和保护优秀水利文化遗产,潦河工程管理局抢救性修复了一段蒲陂,建起了乌石潭陂文化园,在香陂办起了江西省潦河灌区文化展示馆,从灌区工程,人文,历史,生态多个角度,全面诠释潦河灌区的深厚文化底蕴。
11月,潦河灌区不负众望,成功申遗,在世界灌溉工程史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